【教育随笔】《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》第一章节读书分享
当下从常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是世界教育共同的走向,这是时代的需求。2014.3月,“核心素养”首次提出,2016年9月,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。作为一线老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,必须理解“核心素养”的意义是什么,大家的教学观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应该如何调整重建,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落实,它导向的基本教学策略是什么。带着这3个问题,本学期3-6年级数学组老师共读余文森老师的《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》,每周在集体教研时由一位老师分享一个章节。素养让人活得有尊严、有意义、有价值、有境界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说:以培养“全面发展的人”为核心,从学问基础、自主发展、社会参与三个方面,凝练出人文底蕴、科学精神、学会学习、健康生活、责任担当、实践创新六大养。第一章内容“素养与核心素养”。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发展、生活、学习有价值、有意义的东西。素质是先天的,与生俱来的;而素养(教养、修养、涵养)是后天习得,是经过教育之后形成的(修养、涵养特别强调的是自我教育而形成的素养)。素养是一个人的“精神长相”(一个人的素养从他的学识、智慧、道德、态度、品格、思想、精神等方面体现);素养是一个人的“人格”(人格包括性格和气质,“核心素养”就是指那些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、生命不可剥离的,具有较高的稳定性,可伴随一生);素养是一个人的“行为习惯”(叶圣陶“教育往简单方面说,就是养成良好的...